丁谓,宋代茶学的先驱(下)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丁谓,宋代茶学的先驱(下)

宋真宗的赏识。在极大提高北苑贡茶制作工艺的同时,丁谓还系统考察了建安茶,自己出资,精心制作了一批北苑附近御贡团茶之外的茶品,借进京述职之机,赠送给寇准、毕士安等朝中权贵,借以打通关系,笼络人情,以求进身之阶。丁谓此举,自然遭到了一些人诟病,认为他借此谄媚皇上,讨好权贵。但不管怎么说,他这么做,对建安茶是贡献巨大的,因为他用他的天才智慧,一举大大提升了建安北苑贡茶的品位,使北苑贡茶成为天下工艺最精,口味最好的茶品。而到了42年之后,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时,在丁谓的基础上,进一步制作出了“小龙凤团茶”,再次提高了建茶的工艺和品类,终于确定了建安茶在宋代茶中天下第一名茶的地位。

对建安茶,除了极大提高制作工艺之外,丁谓还有一个重大贡献,这就是创作《北苑茶录》。《北苑茶录》本名《建阳茶录》,亦名《建安茶录》,作于丁谓任职福建转运使期间,书本三卷,已佚。今日所见《北苑茶录》,只是从其他茶学著作中辑录出来的片言只语。蔡襄《茶录》中说丁谓的《北苑茶录》只是叙说了建安茶的采造之本,对于烹试之法没有记录,但从宋人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和丁谓本人的三首建安茶诗中可知,他撰写的《北苑茶录》是非常完备的,详细记录了建安茶的茶园、烘焙、入贡法式,甚至连采制的器具都被丁谓画成图册,不可能只是如蔡襄所说的只有“采造之本”。以丁谓办事精细的个性,并且正在三十几岁精力无比旺盛的年纪,不写则已,一旦要写一本茶书,他是会写得很认真的。可惜的只是,因为他后来被认为是奸佞之臣,他的著作,包括这本茶书就被人歧视轻忽,没能完整流传下来。

尽管丁谓的《北苑茶录》没能完整的流传下来,但同样是宋朝、同样是围绕建安茶进行论述的熊藩《宣和北苑贡茶录》却保存了下来,让我们得以一窥宋朝时建安茶采造的过程。

但没完整流传,却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。事实恰恰相反,丁谓的《北苑茶录》开了为建安茶立传的先声,同时一举奠定了宋代茶学的话语基调——围绕着建安茶展开论述。自此之后,宋代茶学研究开始风行,并且几乎所有重要的茶学文献,都是围绕着建安茶展开论述的。蔡襄的《茶录》、宋子安的《东溪试茶录》、黄儒的《品茶要录》、刘异的《北苑拾遗》、吕惠卿的《建安茶记》、熊藩的《宣和北苑贡茶录》等等茶学著作,都是围绕着建安茶进行论述的。而标志着当时中国茶文化的最高成就,宋代茶学的代表之作,徽宗皇帝赵佶亲自撰写的《大观茶论》,更是详细纪录了建茶的历史与产地、种植、采造、冲泡品饮的全过程,完全可以看作是集建安茶事之大成的著作。所以,《北苑茶录》虽没能完整流传下来,但它却是宋代茶学的奠基之作。有了这样的贡献,称丁谓是宋代茶学先驱一点都不过分!

丁谓生性豁达,15年的贬谪生活里,他忙于修道、修佛、玩沉香、玩茶、还坚持每天写一首诗,日子虽然艰苦,但却被他过得津津有味。所谓“流落贬窜十五年,须鬓无斑白者,人服其量。”心宽,加上懂得养生之学的缘故,直到老死,丁谓的容颜都还显年轻轻。这个人实在天才,简直就是生活的艺术家,直到临终,都让人佩服!

和皇家的编年史——《二十四史》相比,生活艺术是另外一部历史,它的浩大和重要性,甚至要远远超过前者。丁谓死后,转眼快过一千年,他和寇准的恩怨,他是否奸佞,这些久远的道德和政治的破事儿早已不再被人关心。人们留意的只是,在“中国生活艺术史”中,他是建安茶的命名者,是宋代茶学的先驱,是对中国茶、中国生活艺术有过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。而建安茶、中国茶,至今还活得好好的,所以,丁谓也就至今活得好好的。

全文完

原文刊载《普洱》杂志2015年3月刊

作者丨雷杰龙
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